為了招標投標的終極目標
來源:中國建設報 2015-04-21
招標投標是工程建設各種利益交匯和實現的一個關鍵環節,既是社會關注和廉政建設的焦點,又是建筑市場管理和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樞紐,是建設行業管理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有效推進建設行業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廣東省東莞市住建局緊緊抓住招標投標這個樞紐,對現行的招標投標方式進行重大改革,從2007年11月起,通過制度創新、科技增效,逐步啟動建設行業管理上中下游(建筑市場管理、招標投標管理與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聯動,實施近8年來,逐步實現了招投標“三公”(公開、公平、公正)和擇優兩大目標的有機結合。
招投標聯動管理實施背景
招投標是整個建設管理鏈條的關鍵一環,工程招投標管理必須為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提供前期保障。東莞招投標制度的發展歷程也證明,工程招投標管理必須與企業市場行為管理、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相結合。
東莞實行招標投標制度以來,圍繞“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落實,在招標投標制度制定和完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尤其是2007年11月對全市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投標采用“一加兩減”(即:加大圍標串標成本,減少圍標、串標的中標幾率和非法利潤,減少招標投標過程中的各種人為因素)的方法,取得了打擊圍標、串標的明顯效果。
但由于建筑市場情況的不斷變化以及行業管理的聯動機制尚不完善,“正向激勵、負向懲罰”機制缺失,建筑市場上的各種“亂象”仍屢禁不止,大型優秀企業、有實力的企業很少參與東莞政府工程投標,許多掛靠的“大牌子小隊伍”、只投標不做工程的“投標專業戶”反而大量充斥招投標市場,給工程建設的工期和質量安全管理帶來巨大壓力。
招投標聯動管理的思路及措施
總體思路
為了改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實,東莞多方調研論證實踐,確立了3個重要原則:
一是重新確立招投標管理要把握“兩個平衡”。即:從片面強調“三公”導致擇優目標弱化,到兼顧兩大目標,實現“三公”和擇優平衡;從片面強調節省直接投資、保證財政資金安全,到兼顧、平衡招標投標各方合理利益,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
二是系統構建行業管理的聯動機制。從制度創新、科技增效著手,將管理貫穿于每一個環節,以強大的數據庫為支撐,實現對建設各方行為管理的體系化,企業的市場行為都動態反映到企業的信用分值上,并通過施工企業信用分值投標差異化措施,將企業的市場行為最終與項目承發包緊密聯系,促使企業做大、做強、做誠信,促進建筑市場穩定、健康、持續發展。
三是努力探索兼顧“三公”和擇優的招投標模式。為改變建筑市場與招投標管理脫節、企業缺乏做誠信動力的問題,在完善企業信用數據庫的基礎上,東莞從2011年5月開始試行了施工企業信用分值投標差異化措施,2013年7月開始,對試行兩年的差異化措施進行調整和優化,進一步提高信用好、分值高企業的入圍幾率,并在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總承包單一資質要求的招標項目中實施電子化招投標,實行評標項目“六次搖珠擇優”和評標“三公開”(主動公開技術標評審結果、主動公開評標專家編碼及個人評審情況、依申請公開進入技術標評審環節的所有標書)改革。通過多年實踐,逐步探索出一套基于“搖珠法”和誠信管理、信息化應用“三位一體”,建設行業管理上中下游(建筑市場管理、招標投標管理與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聯動,較為實用、具有鮮明特色的招投標模式,有力地促進了招標投標“公開、公平、公正”和擇優原則的落實。
具體措施
在總體思路的引領下,東莞市突出抓好實名制管理和誠信管理,并實行差異化管理措施,強化“正向激勵、負向懲罰”機制。
首先,創立實名制管理機制。本著既堅持市場開放、又加強行政監管的原則,對本市、外埠建筑業企業采取了統一的管理模式,明確了在東莞登記備案程序和從事建設活動須“三固定”、“三相符”、“三到位”,將在莞企業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監督管理的軌道。目前,1453家在東莞經營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三固定”是指,企業在莞有固定的辦公場所,有固定聯系方式和電話,有固定管理機構人員,特別是施工企業要按規定配置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三相符”是指,承攬的工程項目所需資質與在東莞登記的資質等級相符,現場項目管理班子人員與在莞登記的人員相符,人員配置與規定的工程規模、技術復雜程度相適應的項目技術管理人員相符,以增強企業依法經營的意識。“三到位”是指,定期檢查機構管理人員到位情況,注冊建造師、總監理工程師的到位情況,工地現場管理人員的到位情況。采取指紋采集考勤、視頻點名、現場抽查等方式將相關人員“固化”,防止冒名頂替、“貨不對板”以及管理人員缺崗等問題,并通過聯動扣分機制促使企業管理人員到位履責。
其次,推行建設工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增強企業誠信經營意識。從2008年10月起,頒布實施了《東莞市建筑行業企業管理辦法》和《建筑行業企業不良行為(良好行為)記分標準》,把企業市場經營行為、現場作業行為、合同履約情況量化為信用分值,良好行為加分、不良行為扣分。
再其次,實施差異化管理措施,建立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在逐步建立、健全建筑市場綜合誠信評價體系,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基礎上,東莞對建筑市場各方主體實行差異化管理。
一方面依據企業信用等級實施差異化日常管理,發布《東莞市建設工程企業信用評價及動態管理辦法》,完善信用獎懲機制,通過制度設置,將有限的監管力量向信用度低的企業傾斜,對優質、誠信企業、無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企業,在事項辦理辦事時限、辦事要求、年檢復查、質量安全監督等方面提供便利,從而引導市場主體誠信經營,使工程建設走上以優促優的良性循環軌道。
另一方面實行企業信用分值投標差異化措施,在保證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突出了擇優。將信用分值排序前10%(含10%)的企業劃為A類企業,信用分值排序前10%~30%(含30%)的企業劃為B類企業,其余企業劃為C類企業。“非評標項目”搖珠抽取確定15家正式投標人時,第一次僅抽取A類企業,第二次對未被抽中的A類企業和B類企業(A+B)進行抽取,第三次對未被抽中的A類、B類企業和C類企業(A+B+C)進行抽。ㄒ韵潞喎Q“三次抽取”,下同),“三次抽取”家數為“4、5、6”。“評標項目”六次搖珠擇優定標,先搖珠抽取30家企業的技術標進行評審,“三次抽取”家數為“7、8、15”,然后在技術標評審合格的投標人中再搖珠抽取確定9家為商務標開標企業名單,“三次抽取”家數為“4、3、2”。這種在確定正式投標人階段實行企業信用分值投標差異化的措施,使不同信用分值分類的企業進入開標環節的幾率不同,中標幾率就不同。
科技增效
東莞市還實行了相關科技增效措施。建立全程監控、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招標投標E網通系統”,打造“數字化工地”,有力地推進了“陽光作業、規范管理、優質服務”目標的實現。
建立以工程庫、企業庫、人員庫為核心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對建立企業信用檔案的企業核發企業IC卡,對在檔人員實施實名指紋采集,根據《建筑行業企業不良行為(良好行為)記分標準》對企業各項指標進行加減分,形成信用量化動態管理平臺,并將企業、人員數據庫及信用分值每日定時交換自動對接招投標業務系統,實現“一處辦理、全程監控、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目標,最大限度減少了人為干擾和自由裁量空間。
構建了“1網運行”的“招標投標e網通”全過程電子化信息系統,以信息化應用開創了招投標規范高效運行、源頭防腐的各種條件,形成了“流程化管理、節點控制、無縫對接、自動識別、陽光高效”的東莞招標投標服務特色。
一是實現交易、服務、監管、監察多用戶協同辦公,使政府相關部門及時了解掌握交易過程的第一手資料,實現網上監督、遠程監督、動態監督。
二是“e”網通信息系統建立了與東莞市住建局企業、人員數據庫對應的數據庫,交易中心企業、人員數據信息與住建局數據信息每日實行定時交換,確保投標企業、人員數據信息的準確無誤,保障了投標人的合法性。
三是建立一個覆蓋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全過程的電子平臺,實現整個招投標流程的電子化操作。在各關鍵環節上設置控制節點,減少招投標過程中的錯漏;采用CA數字認證及電子簽章對用戶身份和用戶數據進行數字簽名和數據加密,確保電子投標文件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同時確保招投標各方主體在系統中的操作均具有法律效力;用電腦代替人腦監督,自動記載投標文件的評審信息,供招標人和招投標行政監督部門查閱、考核,使監督更加有效、便捷。
四是建立了數據分析系統,對招投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所有當事人提供實用的信息資訊,為政府職能部門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
他們還打造“數字化工地”,建立了在建工程一張圖、視頻監控、實名制管理、施工升降機監控、平安卡管理、材料檢測、工程質量信息庫等系統平臺,將日常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數據化,并將相關數據直接對接“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做到信息資料的高效收集和互聯互通,實現監督管理的遠程化與實時性,提高建設工程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減少監管的空白和盲點。
實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公開透明操作,立體化信息系統,可控、可溯、可查。企業信用分值全面對社會公開,加分、減分項目一目了然。信用分值動態管理,投標所用分值均為前一工作日19時對外公示數據。全過程電子化招標投標系統,投標文件標會截止前2小時內進行關聯,投標保證金信息與銀行系統自動對接,有效防止潛在投標人名單提前泄露,防范圍標、串標。實行評標“三公開”,在公示中標候選人信息的基礎上,增加主動公開技術標評審結果,主動公開評標專家編碼及個人評審情況,依申請公開進入技術標評審環節的所有標書。通過公開化、透明化,讓各方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招投標聯動管理效果顯現
近年來,東莞在建設行業上中下游聯動管理思路的推動下,在“一個平臺”(信息化系統平臺)、“兩大體系”(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企業誠信管理體系)的支撐下,招投標管理正向激勵、負向懲罰的機制逐步落實,初步實現了招投標“三公”和“擇優”的平衡,建設行業管理實現良性循環。
首先,提高了有形建筑市場招投標服務效率和水平。目前,招標人(建設單位)前期資料齊全,招標人只需到交易中心一次即可辦理招標公告、招標文件等相關信息上網。投標企業參與非評標項目投標一般也只需到交易中心來一次即可完成投標,參與評標項目投標也只需到交易中心來兩次,并可全程監督收標會、開標會的所有業務操作。300多家企業參與的非評標項目投標會也都能在半個工作日內產生中標結果,涉及未入圍企業的投標保證金當日就能自動實現退款,極大地方便了招標人和投標企業。
其次,確保了有形建筑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通過招標文件、招標圖紙及招標公告同步網上發布,潛在投標人均可免費下載招標文件及查閱招標圖紙,準備投標文件。投標文件網絡無記名傳遞,投標會現場自助關聯,投標保證金系統自動對接、全過程電子招標投標系統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大規模采用搖珠法確定正式投標人,大大減少了招投標過程中的各種人為因素,有效地防范了潛在投標人名單的泄露,避免了招標人、評標專家定向評審,促進了廉潔建設和有形建筑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
最后,促進了東莞市建筑行業健康、有序、穩定發展。
一是招投標擇優目標基本實現。2014年,東莞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招投標數據顯示,采用升級版的企業信用分值投標差異化措施后,A、B類企業中標比例及中標金額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A類企業中標比例為34.5%,項目金額占比為38%;B類企業中標比例為40%,項目金額占比為45%,即東莞市信譽較好的A、B類企業獲得了東莞招投標市場74.5%的項目數量和83%的項目金額。
二是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上了新臺階。2010年至今的5年時間里,東莞實現在建工地安全生產責任事故“零死亡”。2013年,東莞住房城鄉建設系統16個項目評為“省建設工程優質獎”,在廣東省排名第二。
三是建筑企業管理逐步規范有力。企業信用管理機制和企業信用分值投標差異化措施,較好地發揮存優汰劣作用。僅2014年就有64家企業自行申請注銷信用管理手冊,44家企業連續三個月分值低于80分被系統自動撤銷,124家企業未辦理或未通過復查被系統撤銷,4家施工、監理企業、1家勘察企業因虛假行為被作出停牌處理。此舉大大增強了建筑業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守法、信用和履約意識,企業用工管理日益規范,勞資糾紛大幅減少,2014年全年僅受理工人工資糾紛案件42宗。
東莞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李俊華 熊瑤